閱讀

《人生的長尾效應》

The Long View : Career Strategies to Start Strong, Reach High, and Go Far

小賀與阿花優惠推薦

#1|LINE Bank 轉貸/新貸 1.68%
#2|將來銀行 高利活存 3.2%
#3|樂天銀行 開戶禮 $500
#4|Richart 開戶禮 $100
#5|LINE Bank 優利活存 1.5%

→ 優利活存懶人包


談到生涯規劃,離不開時間分配與財富累積。你想過現代人大概工作多少年嗎?

45 年!而且 40 歲之後花在工作的時間,比 40 歲之前還多。

你知道人生財富累積最快是在什麼時候嗎?

40 歲以後。40 歲以前累積到的財富,只有 65 歲的 10%!

不論你是否願意,工作都占據了人生大部分時間。我們工作的時間絕對比睡覺的時間多,也比與家人、伴侶相處的時間長。

但是,我們對工作生涯的認識卻非常模糊。即使是才華洋溢的聰明人,面對工作轉折與生涯規劃,都不免困惑沮喪。

最大的關鍵,就是大家都沒搞清楚,職涯是場 40 年的馬拉松,但大家都錯用短跑的方式衝刺,沒了動力、錯失機會。

本書作者費思桐提出「長尾職涯」的觀念,從長跑角度出發,掌握 20 歲到 60 歲工作累積的重點,並且涵蓋不同階段人生的需求。


本篇內容主要摘錄自人生的長尾效應,筆者挑選個人閱讀畫線處,簡化、重組為共讀筆記。

筆記架構:

1 職涯比你想像得更久
2 職涯的 3 個階段
3 持續推進的 3 動力
4 聰明運用時間

分享本篇文章 & 繼續往下閱讀:

書本封面照,連結博客來

職涯比你想像得更久

作者發現,無論在哪個年齡層,大部分人都用錯誤的方法經營職涯。他們視之為「工作」,而非「職涯」,只專注於找個工作而非長遠的規劃。

大多數人規劃職涯的態度像是短跑比賽,但實際上他們面對的是長達超過 45 年的馬拉松競賽。

職涯,40 年的馬拉松

職涯比大家想像中得更久,可以長達 45 年甚至更久,在未來還可能延續得更長。對大多數人來說,40 歲之後花在職涯上的時間,會比 40 歲之前來的多。

職涯的 3 個階段

職涯可分為 3 個階段,每個階段大約 15 年,三個階段彼此息息相關,你在其中一個階段所做的事,會為之後的階段帶來機會或影響。

第 1 階段:厚植實力
第 2 階段:大展身手
第 3 階段:投資傳承

厚植實力

職涯第一階段要踏出穩健的第一步,厚植實力,在事業上努力探索,為漫長的職涯做準備,學習曲線遠比職稱來得重要。打下事業基礎的同時,也應及早培養好習慣

職涯的前 15 年,要為接下來的兩個階段奠定良好的基礎。不只要保持耐心,更要採取行動為未來鋪路。去發掘你所擅長且熱衷的事,趁早建立良好的工作習慣。

最重要的是,現在是你蓄積動力的時候。多數人沒有及早培養技能、累積經驗,以及建立人脈,導致在事業開始得到樂趣和豐收之前,便失去了動力。

學習」遠比「成功」來得重要,只要你能夠汲取這些經驗,並且應用在未來成功的道路上,有時候失敗並無大礙。

推薦閱讀:《打造將才基因》

大展身手

職涯第二階段是創下事業高峰的重要時刻,大展身手,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標,就是要找出你的最佳落點,也就是你擅長、熱愛以及備受肯定的能力三者的交會點。

你大概會在入行 15 年後明確知道自己最佳落點、訂立長遠的目標、專注在自身優勢上、努力脫穎而出,並且時常督促自己精進核心能力。

這時你的弱項已經很難彌補,所以專注於自己的優勢會是比較好的選擇。

和能力互補的人共事,讓他們來做你無法勝任的事情。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,將不擅長的工作指派給他人,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展現你的強項上。

投資傳承

職涯第三階段則應致力於發揮深遠的影響力,並且投資傳承,找到可持續經營事業的途徑,可能的話最好足以延續到你 60 幾歲甚至 70 幾歲。

持續推進的 3 動力

作者身兼執行長與職涯顧問,時常看到大家因為低估了職涯歷程有多漫長而耗盡動力。

多數人專注於職涯中虛華的外在價值,如職稱、升遷、高薪、獎項,以及辦公室的大小。這些能作為里程碑,但卻不能是終點。

你需要豐沛的動力來鼓舞你,走過漫長的職涯

真正成功的長遠事業,需要持續推進的動力。來源主要有 3 種形式:

1 共通能力
2 有重大意義的經驗
3 穩固而長久的關係

共通能力

「共通能力」是指在職涯過程中學到、並受用一生的基礎能力。它們不只是能幫助到你現職的專業技術,而是不論你從事什麼工作、任職哪家公司,甚至跨足任何產業,都能持續累績的能力。包含:

解決問題的能力
具說服力的溝通方式
完成任務
成為「人才吸鐵」
給予和尋求幫助
情緒智力

解決問題的能力

你能否評估問題並想出解套方式?當面臨挑戰,你有解決方案嗎?

作者在面試時,會向受試者提出至少一題不好回答的開放性題目,作者不在乎他們是否能提出合理的答案,更想看到他們如何切入問題核心

值得慶幸的是,有許多參考模式與策略能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時時更新你的口袋方案,鼓起勇氣結合不同的方法,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因應之道。

推薦閱讀:《思維力:高效的系統思維》

具說服力的溝通方式

不論最終在哪個產業服務,說服力是一生中關鍵的能力。能夠清楚表詞達意是必備的技能。不論你是外向還是內向的人,找出自己的風格,用「你的」方式說服別人。

在檢視自己說話技巧的過程中,你會發現言簡意賅才是王道

現今的職場,說服力要能在各種管道發揮效果,包含:寫作、電子郵件、一對一/面對面、在一群人前、線上影片

有說服力的表達,必須具有足以令人信服的真相。當你努力找出可靠的資料來源證明,可以表示你有下過苦功,而且觀點都是有憑有據。

在溝通的藝術中,還有一件事情與說話者本身的特質毫無關聯、卻時常被忽略。適時分析情況、找出溝通的盲點並快速調整溝通方式,才是我們最需要培養的能力。

完成任務

看準整個團隊中,誰的辦事能力呼聲最高,緊跟著他學習。做中學、學中做、反覆練習

成為「人才吸鐵」

當你周圍人才濟濟,不僅可讓事業無可限量,更擴大了你的影響力,這是讓你再創高峰的要素。

「人才吸鐵」不僅要有高水準的個人表現,同時培育了下一代的潛力股,並吸引到更多後起之秀加入工作團隊。

給予和尋求幫助

成為成功的「給予者」,可以讓你在工作與生活中都變得更有效率。

高效的經營管理者有能力給予,在擴大他們影響力的同時也帶出他人的潛能。

根據作者經驗,大家會親近自己信任的人,而「給予」便是建立信任的方法。

推薦閱讀:《給予》

情緒智力

推薦閱讀:《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》

以下 3 個則是作者最喜歡的「共通能力」,不難,卻都能受用一生。

如何與他人對視/握手
如何搜尋資料
如何透過呼吸技巧放鬆心情

有重大意義的經驗

有重大意義的經驗,能讓人在職涯中變得有多元化能力、見多識廣。新的經驗帶你走出舒適圈、打造事業新實力。

嘗試在不同環境下,以不同的方法行事,能創造出更強大的決策能力。如果做事方式總是一成不變,雖然有效率但也會不堪一擊。

選擇成為經驗豐富的「混血兒」,比起只能專心一件事的「純種」要好得多。這並不代表你要四處跳槽來獲得新的經驗,如果能態度開放,保有一點耐心,就能在同一家公司中找到各式各樣的機會。

作者認為,今日職場上的每一個人,都應該花一段時間去了解電子商務,即使只有短短的幾年,也會帶來相當的影響。

電子商務包含完成銷售的所有過程,從產品開發到供應鏈如何運作,再到商品販售、客戶服務等,你可以在過程中逐漸獲得從總經理的角度考量的思維。

它會讓你學習到品牌建立與客戶互動等「軟實力」,以及利潤管理、數據與分析等「硬實力」。最重要的是,電子商務能讓你立即知道銷售情況,它像是單一工作中所有項目的縮影,得以加速你的學習與成長。

不論是面對創業、第二語言、國際工作、志工計劃,或是電子商務,確認每項有重大意義的經驗,都分配到相當的時間,可以幫助你建立更強大的事業。

穩固而長久的關係

穩固而長久的關係也許是最有力的持久動力來源,其中包含職涯中與你有關的企業與人脈:

雇主
你的主管
客戶/顧客關係
商業合作夥伴
伴你左右的人才
找到屬於自己的團隊

我們需要上述這 3 種動力的原因有幾個,首先,它們帶來更多選擇,能讓我們隨時處於備戰狀態。其次,這些動力讓我們足以自立更生。最後,這些動力讓我們擁有更好的持久力,保持與時俱進

聰明運用時間

你需要耐心與毅力來保持可持續的動力水準。

推薦閱讀:《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

在職場上出類拔萃、游刃有餘,並非只是靠天份,而是數千小時的學習、經驗,以及練習所累積而成。

職涯需要有智慧的時間投資

如何妥善分配工作與生活的時間,影響成功與幸福甚遠。

有興趣閱讀更多?推薦你前往博客來試讀選購


本篇筆記的書,是有緣才得遇見的好書。

2018 年 2 月的週五晚上,下班後跑去逛台北國際書展,才逛沒多久就要打烊了,雖然心有不甘,但雙腿已軟,於是抱著當時選中的一疊書,小心走到結帳台前放下。

等待清點時,拿出手機準備打卡分享戰利品,突然聽到一個溫柔的聲音:「再湊一本的話,可以打 69 折哦」,於是我一個回頭,看到了這本書。

當時並不知道,為了湊優惠才加購的這一本書,會對我後來的職涯思考大有幫助。

2020 年的今天,再次拿起這一本書,我想溫故知新,找回初心。


優惠推薦

理財攻略